西元(下同)2022年11月,人工智慧開發公司OpenAI發佈的自然語言生成模型「ChatGPT」橫空出世,上線短短五天內,使用人數就突破100萬人,至2023年1月末,活躍用戶數更是爆炸性成長達一億人[1],創造了史上用戶發展最快速的新紀錄。然而,當人人皆請AI作詩作曲、創作故事,或是在工作中請AI草擬郵件的回覆文、翻譯文件、撰寫程式,又或將大量資料輸入讓AI分析整理時,除了享受它所帶來的高效率成果外,使用者能不能任意使用AI所產出的成果?能不能隱藏該成果是AI產出的事實?AI的使用有無任何限制?都值得進一步討論。以下摘要ChatGPT使用條款的重要注意事項和相關限制,以為思考相關問題的開端。
生成內容之權利歸屬
當使用ChatGPT時,使用者提供予ChatGPT的任何文本、圖像等稱為「輸入」(Input),而ChatGPT依使用者的提示或要求所產生者,則稱為「輸出」(Output), 依ChatGPT使用條款,「輸入」屬於使用者所有,「輸出」之一切權利和利益則於使用者遵守使用條款的情形下,轉讓給使用者所有。基於此,於使用者合法使用的情況下,使用者的「輸入」和ChatGPT的「輸出」(合稱「內容」(Content))的整體權利及利益皆屬於使用者所有,故使用者對於所有內容可以進行任何目的的使用,包含商業使用如銷售或出版,而OpenAI並不會對該內容進行權利的主張。
生成內容之表述 – 禁止誤導或不實表述
雖然OpenAI將使用者利用ChatGPT所產出內容的權利和利益皆全部轉讓給使用者,但考量到ChatGPT透過大量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其所擁有的自然語言生成能力日漸強大,生成的文本或其他產出與真實人類的創作極為相似,故為了避免使用者將AI的產出偽稱為真實人類所創造,進而造成不當利用或不實資訊的傳播,或甚至影響社會秩序,使用條款中特別規定,若有AI參與創造該內容,則使用者「不得宣稱或表示該內容為人類生成 (human-generated)」,並且「應以不會使他人忽略或誤認的方式,註明其內容有AI之參與生成」,以避免產生誤導或不實的表述。
故若使用者透過ChatGPT的協助生成作品,或直接以文字提示ChatGPT進行產出並利用該生成內容,則使用者有義務「揭露AI在該內容中所佔的部份或扮演的角色」,以避免造成公眾混淆。OpenAI對此也提供了簡要的範本如下,供使用者在「利用AI生成內容」的情形下進行註記的參考:
「本文作者部分使用了 OpenAI 的大型語言生成模型 GPT-3 進行文本生成。作者對生成的草稿進行了審查、編輯和修訂,最終對發布的內容負責。」
生成內容之名義表彰
承前所述,為避免使用者將AI的產出進行不當利用,甚或影響社會秩序,ChatGPT使用條款不僅要求使用者須表明其作品係透過ChatGPT的協助生成,更進一步要求,當使用者欲將其利用ChatGPT生成的內容在社群平台上刊登或播出,或透過其他媒體與他人分享時,必須「將所生成的內容歸屬於使用者自己,或是使用者的公司」,以清楚地表彰該生成內容的來源和歸屬。如此一來,除了可以確保使用者對於自己利用ChatGPT所生成的內容負責,亦使該內容所牽涉的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法律上的權利或責任歸屬明確,避免致生相關爭議。
使用者的使用限制
針對使用者可能的不當使用行為,OpenAI亦事先預想並加以防範,於使用條款設有若干使用限制。若使用者違反此等限制規定,OpenAI即得要求使用者進行必要的更正;而若使用者反覆違反此等限制,或違反情節重大,OpenAI亦得進一步將帳號停權或終止帳號。
是使用者須特別注意使用規範的限制條款,本文僅例示部分限制規定如下:
1. 不得聲稱或表示ChatGPT所生成的產物是人類所產出的(human-generated);
2. 禁止「以會侵害他人權利和隱私」的方式使用ChatGPT;
3. 禁止利用ChatGPT進行非法、傷害兒童的活動;禁止生成仇恨性、騷擾性或暴力的內容;禁止進行對身體或金融致生高風險損害的活動,如武器研發或賭博等;禁止進行詐欺性的活動,如詐騙、剽竊抄襲、不實訊息等;禁止進行政治性或遊說活動,如生成大量的競選內容、製造政治性或遊說性的產品等;
4. 禁止利用ChatGPT非法執行法律、醫學、金融業務,或在未經得合法執業者的審查下,提供符合個人需求的相關建議。對此,使用條款亦特別註明由於OpenAI的應用並無法提供符合個人需求的法律、醫學、金融建議,故使用者不應以ChatGPT作為其相關資訊的唯一來源;
5. 禁止利用ChatGPT制定高風險的政府決策,如與執法、刑事司法、移民或庇護相關之政策。
小結
隨著ChatGPT的推出在全球掀起一陣「生成式AI應用 (Generative AI)」的風潮,人工智慧巨頭們紛紛推出各式應用模型,除了聊天機器人以外,另外也有許多以圖像創作為主軸的AI模型快速發展,形成當今AI應用百家爭鳴的科技熱潮。而面對琳瑯滿目的AI應用,使用者也應特別注意,本文所介紹的ChatGPT使用條款未必與其他應用的規定相同。如圖像生成工具DALL.E與ChatGPT同為OpenAI公司旗下的AI工具而適用相同的使用條款,故利用DALL.E所生成的作品權利,OpenAI同意轉讓給使用者所有;然另一圖像生成工具Midjourney對於使用者藉其生成的作品的權利歸屬,則是以「是否為付費用戶」作為區分,若非付費用戶,則生成之作品的權利「非使用者所有」;又圖像生成工具商Stability AI則明示Stable Diffusion的應用只能作為「非商業性」的資訊性使用,且除非Stability AI另有其他表示,否則,原則上其生成作品之權利歸屬於Stability AI或其關係企業等所有。
綜上,可見各家AI生成工具對於權利歸屬及相關使用限制等之規範皆有不同,使用者在進入AI生成應用的世界前,應先瞭解各應用工具的使用條款內容,才能在享受AI協助實現創意的同時,認識自己的權益且避免誤踩紅線。
本文章由合夥律師許綾殷及研究員呂美共同撰述。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有關AI使用及著作權等相關法規之事宜,歡迎聯絡本所合夥人許綾殷律師,電子郵件地址為lhsu@winklerpartners.com。
[1] 參考CNBC新聞「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atGPT, the A.I. chatbot that’s got the world talking and tech giants clashing」(網址:https://www.cnbc.com/2023/02/08/what-is-chatgpt-viral-ai-chatbot-at-heart-of-microsoft-google-fight.html)。
2023年04月11日作者: 許綾殷.